关于“为什么限制进口煤”的一些随笔

财务管理 (4) 1天前

关于“为什么限制进口煤”的一些随笔_https://wap.jnlaobingbanjia.com_财务管理_第1张

“为什么限制进口煤?”这问题,我估计不少做能源贸易的,或者是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的,都或多或少地琢磨过。说实话,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看,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保护国内产业”就能完全概括的,里头牵扯的利益、现实考量,还有那些摆不上台面的博弈,都挺有意思的。

刚开始接触这行的时候,大家嘴里谈论最多的,无非就是价格。进口煤便宜,质量稳定,量大管饱,对电厂来说,那是实实在在的降成本。当时我们几个小公司,靠着信息差和渠道,从印尼、澳大利亚那边淘一些性价比高的煤,再转手给国内的一些中小电厂,日子过得也算滋润。但很快就发现,这条路,没那么顺畅。有时候,港口上突然就堆满了船,但就是不让卸,或者申报的环节突然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检查。你问为啥,回答总是模棱两可,让你心里七上八下的。

价格与国产煤的“保护伞”

很多人觉得,限制进口煤就是为了让国产煤卖个好价钱。这逻辑我懂,也很直接。毕竟,国内煤炭行业,特别是北方一些煤炭主产区,养活着多少矿工,多少配套产业?一旦进口煤价格优势太明显,国内的矿就没人愿意开了,那日子就难过了。我记得有一次,北方一个矿区的朋友跟我说,他们的煤卖不出去,矿已经停了一半了,工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那种无奈,听着就让人心酸。

所以,从宏观上看,限制进口煤,某种程度上是在给国内煤炭产业筑起一道“保护伞”。这种保护,不是说完全不允许进口,而是通过关税、配额、或者非关税壁垒,把进口煤的成本抬高,或者把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让国内煤炭在价格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这样,国内的煤企才有喘息的空间,才有机会去进行技术改造,去提升效率,去解决环保问题。

但是,这把“保护伞”能不能真的撑起来,并且让国内产业脱胎换骨,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我见过一些地方,限制进口煤之后,国内煤价确实上去了,但一些煤企并没有把这笔“意外之财”投入到设备升级和环保治理上,反而继续粗放式开采,把能挖的都挖出来,短期利益zuida化。结果就是,国内的煤炭产能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反而因为价格上涨,给下游的电力、化工等行业带来了成本压力。这种“保护”,如果不能伴随产业升级,最终还是会变成一种负担。

能源安全的考量:多重风险的对冲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能源安全。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时候,过度依赖国外能源,风险是相当大的。你想,如果某个时候,因为地缘政治冲突,或者其他国家的政策调整,我们主要的进口煤来源国突然断供,那国内的能源供应会立刻陷入紧张。尤其是一些对煤炭依赖程度很高的地区,比如东北,冬季供暖,电力需求都非常旺盛,一旦煤源断裂,那后果不堪设想。

我曾有一次去过一个沿海的火力发电厂,他们的煤炭储备量是按天数来算的,一旦缺煤,他们的发电机组就得停下来。当时,他们给我算过一笔账,进口煤虽然有时候价格上有优势,但万一遇上政治风险,船期延误,甚至是被扣押,那损失就不是一点半点了。相比之下,虽然国内煤炭价格可能高一些,但至少是可控的,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这种可控性,在能源供应中,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限制进口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对冲这种外部风险。它鼓励国内煤炭生产企业加大投入,提高产量,确保一个基本的国内供应盘子。虽然这可能意味着短期内要牺牲一些价格优势,但从长远来看,是为了保障国家能源战略的独立性和安全性。而且,国内的煤炭资源,虽然有些地方煤质不如进口煤,但分布广泛,一旦出现区域性短缺,可以通过国内的铁路、公路运输来调剂,灵活性比国际运输要大得多。

结构性调整与“双碳”目标的衔接

说实话,现在谈论煤炭,绕不开“双碳”目标。限制进口煤,其实也跟这个大背景有关系。虽然听起来有点反直觉,好像煤炭是“高碳”能源,限制进口煤怎么还能支持“双碳”呢?这里面的逻辑是,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可持续的能源结构,而不是一个低成本但依赖高碳能源的结构。

限制进口煤,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腾出空间。当进口煤的低价优势被削弱,而国内煤炭的生产成本又受制于环保和安全投入,那么,新能源,比如风电、光伏,以及先进的核能、储能技术,它们的竞争力就会相对提升。这就有利于引导资本和技术向这些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能源方向流动。这是一个结构性调整的过程。

而且,你也会看到,政府在限制进口煤的同时,也在鼓励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比如,推广先进的煤电技术,发展煤炭的“掺烧”和“气化”,以及煤炭的化工转化。这些都是为了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限制进口煤,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倒逼国内的煤炭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往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但我遇到的问题是,这种政策的执行,有时候会显得比较“一刀切”。比如,在某些能源供应紧张的时期,虽然政府口头上说要保障供应,但实际操作中,对进口煤的限制依然存在,甚至变本加厉。这给基层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比如说,我们想进口一些低硫、低灰分的优质动力煤,来降低火电厂的污染物排放,但很多时候,审批流程却异常漫长,或者干脆就被告知“现在不批”。这跟“双碳”目标下,鼓励使用更清洁煤炭的初衷,似乎有点背道而驰。

实际操作中的那些“道道”

我经常和港口的人打交道,他们最清楚里面的门道。煤炭的进口,不仅仅是签个合同,把货运过来这么简单。报关、检验、仓储、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被“放大”。有时候,一船煤,明明是符合标准的,但因为某个细微的“不符”,就可能被滞留几天甚至几周。这期间产生的港口费、滞期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有时候,你真得花点心思,去“打点”一下,才能顺顺利利地把货提出来。这就是现实,很无奈,但也得接受。

你也会发现,不同时候,政策的“松紧”是不一样的。在冬季供暖高峰期,或者南方一些省份遭遇极端天气,电力需求激增的时候,政府的态度可能就会稍微缓和一些,允许更多进口煤进来,以缓解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的压力。但一旦过了这个时期,限制又会立刻收紧。这种“拉锯战”,让很多贸易商都非常头疼,很难做出长远的规划。

我曾经亲身经历过,有一次,我们准备了一批印尼的动力煤,价格也谈妥了,船也靠港了,结果海关突然通知,这批煤的硫含量比合同规定的高了零点零几,虽然对电厂实际运行影响不大,但就是不让卸。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协调了半天,最后不得不把这批煤拉到另一个港口,折价卖掉,损失了十几万。事后才打听到,其实是当时的某些政策风向,不希望太多印尼煤进来,所以找了个借口。

贸易商的生存之道与未来的思考

对于我们这些做贸易的来说,理解这些政策导向,比了解煤炭本身的品质更重要。限制进口煤,就像一条看不见的“河流”,有时候是洪峰,有时候是枯水,你得时刻关注水位的变化,才能找到生存之道。我们得不断地去寻找那些“夹缝”,去发掘那些对政策不那么敏感,或者说,政策允许的那些细分市场。

比如,随着国内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一些优质的低硫、低灰分进口煤,虽然总体受到限制,但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比如一些对环保要求极高的发电厂,或者一些特殊的工业用途,依然是有需求的。而我们就得抓住这些机会,想办法把合规的煤炭,以合规的方式,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

总的来说,为什么限制进口煤,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平衡、国家战略、以及产业升级的考量。它既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也是为了能源安全,更是为了实现长远的“双碳”目标。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一些扭曲和挑战,但理解其根本逻辑,才能在这个行业里走得更远。

相关推荐

如何网上卖基金?老韭菜分享真实经验

如何网上卖基金?老韭菜分享真实经验

想在网上卖基金?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很多人觉得就是找个平台注册一下,然后把产品往上一挂,就 ...

· 2小时前
广发基金定投哪个好?老基民的真实经验分享

广发基金定投哪个好?老基民的真实经验分享

“广发基金定投哪个好?”这个问题,简直是朋友圈里最常被问到的之一。每次看到有人问,我总觉得,这背后既是信任,也带着点儿 ...

· 12小时前
曲司氯铵片效果怎么样:我们常遇到的困惑与真实反馈

曲司氯铵片效果怎么样:我们常遇到的困惑与真实反馈

“曲司氯铵片效果怎么样?”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在临床一线或者经常需要处理呼吸道感染的同行都会遇到,也可能是我们自己也会在 ...

· 21小时前
挂牌股票如何购买

挂牌股票如何购买

不少人一提到挂牌股票如何购买,脑子里就蹦出个大概,以为就是盯着交易软件,点一下鼠标的事儿。其实,这话对也不全对。对于 ...

· 2天前
“停易停”的真实面貌:值不值得,我来给你说说

“停易停”的真实面貌:值不值得,我来给你说说

“停易停 怎么样”,这问题,我估摸着但凡在城市里混过一段时间,有点车,没少体验过停车难的朋友,脑子里都盘算过。大家就想 ...

·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