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的跳空缺口,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弄明白,还真得费点心思。很多刚入行的朋友,看见图表上突然出现的“断层”,第一反应就是懵,不知道是啥,更别提怎么应对了。今天就想随便聊聊,凭着这些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说说我对这玩意儿的一些理解,也说说咱们遇到过的一些坑。
简单来说,跳空缺口就是股票、期货或者其他交易品种,在一个交易日结束后,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价与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之间出现的价差,而且这个价差很大,大到图表上看起来就像是“断了”。比如,昨天这只股票收盘是10块钱,结果今天开盘直接跳到了10块5,中间这5毛钱的空白,就是一个跳空缺口。反过来,如果昨天收盘是10块,今天开盘直接跌到9块5,那也是个缺口,只不过是向下跳的。
这么一看,似乎挺容易理解的,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跳空”?背后的原因才是关键。它往往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市场在非交易时段(比如周末、节假日或者隔夜)发生了重要的、足以改变价格预期的事件。比如,一家公司突然发布了个超预期的财报,或者有个重大的行业新闻,亦或是宏观经济数据出了大变动。这些信息在市场休市期间发酵,等交易重新开始时,价格就会根据这些新信息进行大幅调整,结果就是留下了那个“缺口”。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涨大跌都叫缺口。关键在于那个“开盘价”和“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之间的“空白”。有时候,一个交易日内波动很大,但只要开盘价填补了前一天的收盘价,那就不算缺口。所以,大家看图表时,要特别留意开盘价和前收盘价的位置关系。
关于跳空缺口,市场里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视之为绝佳的交易机会,另一部分人则对此避之不及。我个人觉得,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带来丰厚利润,用不好则可能让你栽个大跟头。关键在于如何识别它,以及如何判断它背后的逻辑。
一般来说,我们更关注那些具有明确方向性的缺口。比如,一个向上跳空缺口,通常发生在利好消息公布后,这可能意味着一个上升趋势的开始。这时候,如果缺口本身伴随着成交量的显著放大,那它的有效性就更高。这就像是市场用钱投票,大家都在积极地追逐这个上涨的动力。这个时候,顺势而为,参与到这个上涨的队伍中,往往能吃到不错的“肉”。
反过来,向下跳空缺口,往往是市场恐慌情绪的体现,尤其是在重大利空出现之后。如果这个缺口同样伴随着天量成交,那更是要警惕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有极强的信心和清晰的判断,贸然去抄底,或者试图在缺口附近做反弹,风险是相当高的。我记得有一次,一个科技股因为监管层的一纸公告,直接低开一个大缺口,很多人觉得会反弹,结果越跌越深,直接套了不少人。
在分析跳空缺口的时候,一个绕不开的概念就是“缺口填补”。简单说,就是很多时候,价格在出现缺口后,过一段时间会回过头来,把这个缺口给“补上”,也就是价格会回到缺口出现前的那个区域。这是很多人做交易的依据之一,认为缺口总有一天会被填补,所以可以在缺口附近进行反向操作。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也确实在很多时候应验了。特别是那些非实质性消息驱动的缺口,比如一些技术性调整或者短期情绪化反应造成的缺口,它们被填补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比如,一个股票因为某个小利空,隔夜跳空低开,但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大的变化,那么在接下来的交易日里,随着情绪的平复,价格很可能回升,把这个低开的缺口填上。
但是,我们不能神化“缺口填补”这个概念。尤其是在那些有重大基本面改变或者趋势性行情下形成的缺口,它们往往很难被填补,甚至会成为新的支撑或阻力位。比如,当一家公司宣布重大重组或剥离不良资产,导致股价大幅低开,这个缺口很可能就是新一轮下跌的开始,或者是一个长期底部形成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去填补缺口,那就是在刀尖上跳舞了。
在实盘操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跳空缺口,区分它们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至关重要。我通常会将缺口大致分为几种类型,然后根据类型来判断。
首先是“普通缺口”或者说“普通技术性缺口”。这种缺口通常出现在不伴随巨大成交量的情况下,而且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填补。对于这类缺口,我一般不会过分关注,除非它出现在关键的支撑或阻力位附近,那样才可能引起我的注意,考虑是否参与。
其次是“突破缺口”。这种缺口往往出现在价格突破了某个关键的整理区间,或者突破了重要的趋势线之后。它通常伴随着成交量的显著放大,并且是趋势延续的信号。遇到这种缺口,我的倾向是顺势而为,寻找介入的机会。比如,一只股票在底部盘整了很久,突然放量向上跳空突破了前期的阻力位,这个向上跳空的缺口,往往就预示着一轮新的上涨行情。这时候,我可能会考虑在缺口之上寻找买入点。
最后是“衰竭缺口”。这种缺口通常出现在一个长期趋势的末端,伴随着成交量的极度萎缩。它看起来像是市场最后的疯狂,但很快就会出现反转。比如,在一轮上涨趋势的末期,突然出现一个向上跳空,但随后的成交量并没有跟上,或者价格很快就掉头向下,那么这个缺口很可能就是衰竭缺口,预示着上涨动能的枯竭。
更进一步说,我们还会关注那些“岛形反转”中的缺口。当一个向下的趋势中,出现了一个跳空低开,过一段时间后,价格又向上跳空,把之前的缺口也给填了,形成了一个“岛”。这种图形往往是趋势反转的强烈信号,需要我们特别留意。
做了这么多年交易,关于跳空缺口,踩过的“坑”可不少。最常见的一个就是,过于迷信“缺口填补”理论,在一些明显是趋势性缺口出现时,还固执地去赌它会被填补。结果就是,价格一路朝着缺口的方向奔去,而自己却被牢牢地套在中间。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消息的解读不够深入。有时候,一个看似是重大利好的消息,可能并没有真正改变行业的基本面,或者市场对这个消息的解读存在偏差。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了向上跳空的缺口,也可能很快就被消化掉,甚至反转。所以,不能只看表面的价格行为,更要深入理解驱动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经尝试过用一些复杂的模型来预测跳空缺口的出现概率以及填补的时间,结果发现,市场的变化太快,很多因素是无法精确量化的。比如,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某个大V的突然喊单,这些都会对市场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缺口的形成和后续走势。所以,我后来更倾向于一种更加灵活和经验化的判断,结合技术指标、基本面分析以及市场情绪,来综合评估缺口。
总的来说,跳空缺口就像是市场在非交易时段的一次“情绪宣泄”或者“信息重估”。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解它,关键在于理解它背后的“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关注“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这个复杂的游戏中,更好地把握住机会,规避风险。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