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车手续费是多少?” 这个问题,大概是所有想贷款买车的车主都会首先纠结的点。很多人上来就问个具体数字,好像有个标准答案似的,但说实话,这玩意儿真不是一个固定值,说到底,还得看具体情况。我接触过的客户,有直接问“你们这手续费多少”,也有问“我这个情况,手续费大概得多少”。前者往往比较模糊,后者更有针对性,但也得人家了解自己情况才行。
银行贷款,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xyk分期或者车贷产品,手续费相对透明一些。当然,这里说的透明,不代表没有,而是说它通常会以“分期手续费”、“年费”或者“服务费”等名目出现在合同里,而且通常会直接体现在每期的还款金额里,或者是在总的贷款金额基础上加收一定比例。我见过最直观的就是,银行直接告诉你,贷款X万元,手续费是贷款总额的Y%。这种直接明了的,反而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时候,它会藏在你看到的那个月供数字里,或者在合同附件里有个单独的费用明细。比如,有些银行会收一个“贷款管理费”,名目听着挺guanfang,但说白了就是手续费。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的贷款。这块儿就比较复杂了。车企为了促销,往往会跟某些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一些“零利率”或者“低利率”的贷款方案。听着很诱人,但这里面的“手续费”就很讲究了。有时候,它会把一部分手续费“打包”到车价里面,或者以“金融服务费”、“GPS安装费”、“押金”等其他名目来收取。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客户在我们这看车,谈了一个所谓的“零利率”方案,月供确实低,但最后算下来,那个“金融服务费”加起来,实际上比银行贷款的利息还高。这种“零利率”,往往就是用高额的前置费用来抵消的,就像变魔术一样,钱换了个地方出现。
再说说一些非正规渠道或者担保公司。这帮人就更不透明了。手续费可能高得离谱,而且名目五花八门,什么“前期服务费”、“保证金”、“风险金”等等,收你钱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真出了问题,想找他们算账就难了。所以,贷款买车手续费是多少,这个问题,得先搞清楚你走的哪条路子。
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这个是肯定的。贷款金额越大,通常手续费的绝对值也越高,即使费率一样。贷款期限长,虽然单期月供压力小,但累计的手续费可能也会比短期贷款要多一些。我接触过一些客户,为了降低月供,非要选择一个超长期的贷款,结果算下来,总的利息和手续费加起来,比贷个短期的车贷要多不少,就挺不划算。
车型和品牌。不同品牌的车,其金融合作方不一样,政策也会有差异。有些豪华品牌,为了推广其金融服务,可能会推出一些优惠费率,或者包含在车价里的打包服务。而一些大众品牌,则可能更依赖外部金融机构,费率相对市场化一些。我上次帮一个朋友咨询,同一款车,在A4S(虚构的汽车销售商名称)那边走的可能是某银行的通道,手续费率是X%,但在B4S(虚构的汽车销售商名称)那边走的可能是另一家金融公司的通道,手续费率就是Y%。这中间的差价,有时候也是挺可观的。
个人信用情况。这个是隐藏最深,但影响zuida的因素之一。虽然很多人不爱提,但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的时候,肯定会评估你的信用状况。信用记录良好,流水稳定,那么在手续费率上,可能就有一定的议价空间,或者能拿到更优惠的方案。反之,如果信用记录一般,或者负债比较高,那么为了覆盖风险,手续费率自然也就会水涨船高。我见过不少客户,上来就问手续费,我说:“你得先提供一下你的流水和征信报告,我看看能不能帮你争取到更好的费率。” 有些人就觉得麻烦,不愿意提供,结果最后拿到的费率,可能比他自己预期的要高不少。
购车时的优惠政策。有时候,4S店会推出一些限时优惠活动,比如“免手续费”或者“手续费抵扣XX元”之类的。这些政策确实能省一笔钱,但也要看清楚条款,是不是有其他隐性收费。我有个客户,之前就贪图了一个“免手续费”的活动,结果发现那个活动要求他必须在店里buy全套的保险和装饰,算下来,那些额外支出的钱,比手续费还要多。所以,这些优惠政策,一定要仔细甄别。
明确各项收费。在签订贷款合同前,一定要让销售人员或信贷经理详细解释清楚所有的费用项目,包括手续费、GPS费、押金、担保费等等,问清楚每一项的收费标准和依据。最好能让这些费用都体现在书面的合同或者协议里,避免口头承诺。
货比三家。不要只盯着一家4S店或者一个贷款渠道。多对比几家银行、几家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方案,了解他们的手续费率、贷款利率以及其他附加费用。有时候,多跑几家,就能省下不少钱。我还记得有一次,帮客户对比了几家,最终选择了一个手续费率低一些的方案,虽然月供没差多少,但一年下来,光手续费就省了近千元。
争取议价空间。特别是对于一些大额贷款或者高价值车型,在手续费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议价空间。你不妨试着和销售人员沟通一下,看看是否能争取到更优惠的手续费率,或者将一些附加费用减免。当然,这需要你对市场行情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耐心。
谨慎对待“零利率”和“低利率”陷阱。我前面也提到了,很多所谓的“零利率”贷款,是通过提高其他费用来实现的。在选择这类方案时,一定要仔细计算总的贷款成本,包括利息、手续费以及其他所有费用,再和传统的有息贷款进行比较。别被表面的低月供迷惑了。
合同条款的“潜规则”。我见过一些合同,手续费的计算方式写得含糊不清,或者在小字部分藏着一些“潜规则”。比如,有些合同会约定,如果提前还款,需要支付一笔“提前还款违约金”,这个金额有时候也很可观。还有些会把“代办费”、“服务费”等名目打包进去,让你觉得都是“流程费”,但实际上可能包含了不合理的高额收费。
隐性收费和捆绑销售。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情况,客户在提车的时候,销售顾问突然说,因为是贷款购车,所以必须buy店内指定的导航、行车记录仪等升级服务,并且收取一笔不菲的“安装调试费”。这笔费用,在之前谈贷款的时候,压根就没提过。这种捆绑销售,就是典型的“套路”,变相地增加了你的购车成本。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被动。很多消费者对于贷款流程和费用并不了解,完全依赖销售人员的介绍。而销售人员为了促成交易,可能会有意无意地隐瞒一些信息,或者夸大某些优惠。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成为被“宰”的对象。我的建议是,在去4S店之前,最好先做一些功课,了解一些基本的汽车贷款知识,这样在和销售沟通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有个谱。
它涉及到你选择的贷款渠道、车型品牌、个人信用状况,甚至是你跟销售人员的沟通技巧。我建议大家,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多看、多问、多比较。不要怕麻烦,把所有的费用都弄清楚,算明白。如果觉得流程复杂,或者对某些条款有疑问,不妨咨询一下懂行的朋友,或者专业的金融顾问。毕竟,买车是件大事,别因为手续费上的小疏忽,导致最后花了冤枉钱,影响了用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