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按揭房最划算?”这问题,听着简单,但真要掰扯起来,里面的门道可多了。不是说挑个利率最低的就行,那也太小看银行和市场了。我做这行有些年头,见过太多人因为对“划算”的理解偏差,多付了不少冤枉钱。今天就跟大家随便聊聊,凭着我这些年的经验,说说这按揭房到底怎么才能“最划算”。
很多人一上来就问,首套房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优惠政策。确实,相比二套房,首套房的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上通常会占些便宜。但“划算”不等于“便宜”。比如,有些地方的首套房政策可能限制比较多,或者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这些过程中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有时也得算进去。
我记得有个客户,为了能挂上“首套房”的名头,把老家的房子硬是卖了,折腾了大半天。结果一算,除去卖房的损失和折腾的成本,利率上省的那点钱,其实没占到多大便宜。而且,有些银行针对“改善型住房”或者“特定区域”的二套房,也会有不错的利率政策,有时甚至比某些首套房的政策更灵活、更适合。所以,别一上来就卡死在“首套”这个点上,格局要打开。
再说,贷款期限的选择也很关键。很多人觉得贷得越长越好,每月还款压力小。这话没错,但从总利息上看,贷得越长,总利息自然也就越多。除非你对现金流有极高的要求,否则,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适当缩短贷款期限,从长远来看,能省下不少钱。当然,这得有个度,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太拮据,那就不叫“划算”了。
现在银行的按揭贷款,基本上就是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我看到很多文章都在说,未来加息周期,浮动利率肯定吃亏。这话有道理,但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点: 如何应对浮动利率的波动 。
浮动利率,最常见的形式是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点。这个LPR会定期调整,这意味着你的月供也会跟着变。如果遇到加息,月供自然就上去了。但反过来说,如果遇到降息,月供也会下来。这就像坐过山车,有风险,但也有机会。
我见过不少聪明的客户,他们会在LPR下行的周期,选择提前还款一部分,相当于锁定了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当LPR再次上涨时,他们虽然月供会增加,但因为提前还款的本金少了,整体利息支出反而没那么多。而且,还有一种“利率互换”的玩法,虽然操作起来稍微复杂点,但如果判断准确,可以锁定一个更低的固定利率,或者在浮动利率基础上获得更大的优势。不过,这玩意儿风险也大,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就我个人经验来看,如果你对未来经济走势有自己的判断,或者对利率变化有较强的敏感度,浮动利率可能更有玩头。但如果你追求稳定,不想操心这些,或者收入不稳定,那么在目前大部分银行都推行“固定利率”转“浮动利率”的背景下,我建议你可以多关注下,银行推出的“固定利率”选项。虽然现在看起来似乎“不划算”,但在未来加息周期,它反而能提供一份安心。而且,现在很多银行也在尝试新的定价模式,比如,挂钩国债收益率,或者以某个固定的期限利率为基础,这些都需要你去逐一了解。
关于提前还款,这绝对是“最划算”操作中的重头戏。但什么时候还、怎么还,这里面也大有讲究。很多人一拿到钱,就想着赶紧把房贷给“解脱”了,想着省利息。这想法没错,但你得算算,你手里这笔钱,拿去投资,收益是不是比你省下的贷款利息要高?
比如,你手里有笔闲钱,年化收益能达到8%以上,而你的房贷利率才4.5%,那这时候提前还款,你反而亏了“机会成本”。我见过有些客户,把本来可以投资产生更高回报的钱,提前还了房贷,最后只能干看着别人赚钱,自己手里却钱不够灵活。所以,我一般会建议,当你手里的钱,在做一些相对稳健的投资,比如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能稳定超过你的房贷利率时,可以考虑先不急着还贷,把钱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提前还款的方式也有讲究。可以直接去银行申请,也可以通过公积金贷款的方式。如果你是公积金贷款,通常可以选择“逐月还”或者“一次性还”的方式。逐月还,相当于你每个月公积金账户里的钱,可以用来抵扣一部分贷款本金,这样可以减少你每个月月供的压力,同时也能节省利息。一次性还,就是你一次性把公积金账户里的钱都拿出来,一次性还掉一部分本金。这两种方式,我个人更倾向于“逐月还”,因为它更灵活,可以让你在保持一定现金流的同时,逐步降低债务负担。
这方面,很多细节很容易被忽略,但累积起来,也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比如,有些银行在贷款合同里会设置一些“捆绑”产品,像什么xyk、保险之类的,如果你不买,可能就没办法给你最好的利率。我建议大家在签合同前,一定要把合同仔细看一遍,对于不合理的捆绑销售,坚决说“不”,或者要求银行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另外,有些银行会收取一些“服务费”、“管理费”之类的,这些费用可能不是很高,但如果每笔都收,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开销。你得问清楚,这些费用是什么,是不是可以减免,或者有没有替代方案。我见过有的银行,贷款审批通过后,会收取一笔“担保费”,但如果你的贷款金额很高,或者你的信用记录非常好,这笔费用其实是可以协商减免的。我有一个朋友,他在申请贷款时,因为资料准备得非常齐全,而且对银行的政策条款非常熟悉,和银行谈下了不少优惠,包括一些杂费的减免。所以,前期做好功课,会让你在后期省下不少钱。
现在市面上的银行太多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甚至还有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它们在贷款利率、审批速度、服务态度上都有很大差异。我一直坚持,在按揭贷款这件事上,一定要“货比三家”,而且要多比几家。不要只看一两家银行的报价就做决定。
我的做法是,先去几家银行的official website或者APP上了解基本情况,然后直接去网点咨询。我不会只问利率,还会问清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是否有提前还款的优惠政策、是否有其他附加费用等等。有些银行的客户经理,为了抢占市场,会给你一些“惊喜价”,你得把这些信息都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对比。我曾经在一个季度里,同时咨询了五六家银行,最终找到一家综合性价比最高的。他们不仅利率给得低,而且提前还款的手续也非常方便,关键是,他们的客户经理服务也特别到位,有问题能及时解决。
还有一点,不同银行的“政策窗口期”不一样。有时候,某家银行为了完成季度或年度的信贷任务,可能会推出一些临时的优惠政策,这时候你去申请,可能会比平时更划算。这需要你平时多关注一下各家银行的动态,或者有一个信得过的银行内部人士给你一些“内幕消息”。当然,这方面我不太好具体展开,但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有时候银行会突然降息或者推出一些特殊的贷款产品?这背后肯定是有市场策略的。
说到按揭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选择,是绕不开的话题。一般来说,公积金贷款的利率要比商业贷款低不少,所以如果你的公积金缴纳比例高,而且贷款额度足够,那优先选择公积金贷款,这绝对是最划算的。但问题是,公积金贷款有额度限制,而且在一些大城市,很难凭公积金贷款买到一套稍微好点、地段也不错的房子。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结合商业贷款来使用。这时候,就涉及到“组合贷”了。我见过不少客户,他们会先用公积金贷一部分,然后剩余的部分再用商业贷款。这时候,怎么去平衡这两者,也是一门学问。你得算算,公积金贷款能省多少钱,然后剩余的商业贷款,你需要支付多少利息。我有个亲戚,他就是这种情况,公积金贷款额度不够,他选择先贷一部分公积金,然后剩下的部分,他去咨询了好几家商业银行,最终选择了一家给的利率相对较低、而且还款方式比较灵活的银行。他还在考虑,是否能用商业贷款的额度,去置换公积金贷款的部分,因为他觉得,如果能够把这部分高息的商业贷款替换成低息的公积金贷款,那绝对是划算的。
我个人的经验是,在组合贷的情况下,尽量把公积金的额度用足,因为它提供的利率优势太明显了。然后,对于剩余的商业贷款部分,再去精挑细选。如果公积金贷款额度用完了,或者你想买的房子价值比较高,那可能就需要全程使用商业贷款。这时候,上面提到的“货比三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且,还得看看你是否符合某些银行针对“高端客户”的优惠政策,有时候,银行为了留住优质客户,也会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或者利率上的让步。
总而言之,按揭房这事儿,说到底就是跟钱打交道,跟风险打交道。所谓“最划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变化,不断去优化和调整。我今天说的这些,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思路。记住,多问、多看、多算,永远是没错的。